长生药这种神物,明显管天幕要更好点,毕竟天幕说了不少历史,基本推测得出他没有得到长生药,大秦国祚也似乎并没有很长。既然这样,那已经造好的船只也不能浪费,去外面找找矿山也不错,就是人得换成年轻力壮的成年人,还不能太多了。除此之外,关于瘟疫的防疫也需要在制定出明文条例,食物防腐也要试试看能不能做,灾荒之年说不定都能派上用途。还有,后世医巫分家,肯定了医的作用,他们大秦也需要重视了。以及近亲结婚,这个必须下令严禁,他不能让大秦人一代代生下各种有病的孩子还继续传下去。
【小小写完卷子,把答案对好,错题纠正,差不多两集纪录片也放完了。
“今天上午直播就到此为止,我们晚上见。”
她关掉视频,直播间也恢复成一片空白。】
随着天幕没了,该做什么事情的人继续做事,脑子里想着今天听到的知识。
那些别的事情都离他们太遥远了,但是现在关于出海,嬴政觉得可以一试。
长生药这种神物,明显管天幕要更好点,毕竟天幕说了不少历史,基本推测得出他没有得到长生药,大秦国祚也似乎并没有很长。既然这样,那已经造好的船只也不能浪费,去外面找找矿山也不错,就是人得换成年轻力壮的成年人,还不能太多了。
除此之外,关于瘟疫的防疫也需要在制定出明文条例,食物防腐也要试试看能不能做,灾荒之年说不定都能派上用途。
还有,后世医巫分家,肯定了医的作用,他们大秦也需要重视了。
以及近亲结婚,这个必须下令严禁,他不能让大秦人一代代生下各种有病的孩子还继续传下去。
扶苏的妻子一定不能从有几代以内亲族关系里找,得想办法给他娶个能干点的妻子……
事情太多了,这个可以暂缓,现在重点还是培育良种和弄出纸张。
相里墨氏本就没出秦国,昨天开始加急赶路往咸阳来,今天下午的时候终于入了咸阳。
收到丞相命令的城门守卫一看见他们,知道身份后立刻派了一小队卫兵送他们直接去了咸阳宫。
从乡野间来到阔别已久的咸阳,墨家子弟们都很激动,和始皇帝与其他还在咸阳宫里汇报公务的大人见面。
大秦想要墨家的技艺能用上来,天幕的说法,就改进“生产”,墨家也想要能传承学说,利国利民的机会。
他们的学说君王并不认同,那他们就用自己的其他知识来做到帮助百姓吃饱穿暖,“提高生产效率”,用“科学”的方式来达成学派的主张。
他们墨家,也一定会出现能流芳百世的“科学家”!
双方一拍即合,始皇帝当即封了这支墨氏的领头人做了冬官,给他们批了个地方去钻研纸张、印刷还有更高级的器械等这些天幕知识,还给了权限,让他们要什么直接去找少府,皇帝直接资助。
李斯看着墨家人喜气洋洋,久违的学派思想上来,等着他师弟张仓赶紧过来。
天下将变,律法也会变,与其等着其他学派的人入咸阳开始崭露头角,那还不如就由他们法家人再主导一次变革。
汉武朝,没了老太太压制的刘彻也在大刀阔斧下命令。
他和大秦的情况差不多,有些东西根本都还不需要操心,重点都在那一些上。
连出海这种事情,大秦有现成的船只,他可没有,各个地方还有诸侯藩王,齐国那块好出海的地方他也在齐王手上,就算知道海外到处都是金银矿,他也只能望洋兴叹。
除此之外,关于他自己的后宫,现在也是个麻烦事。
和陈皇后这辈子注定不会有孩子了,但是两人怎么说也是从小相处的表姐弟,也是有点感情在的,到底是和离让她一直无子做个皇后,真的是个麻烦事。
中午的时候,瞅准刘彻下朝的时间,陈皇后直接到了未央宫,两个人关起门开始聊天。聊了什么外人不知,总之三天后,馆陶公主带着女儿堂邑翁主回了公主府。当然,这是后话了。
义妁人很好找,长安的医者就那么多,下午她和她的生平资料就进了未央宫。
谈论过后,刘彻发现这位女医确实有本事,本想留她在宫里管理后宫生病事宜,但是义妁却摇摇头,表示自己更想在外行医,研究不同疫病的药方。
这可比在后宫做医官的价值大多了,刘彻哪有不同意的道理,于是给她在太医令上了个官职,她现在长安的住宅也派人过去保护起来。
东汉的邓绥更在意她大汉未来那些灾害,于是她下令召集医者,决心在长安办个医学,除了让大夫们研讨各种疫病药方,还要培养更多的大夫,不然未来大汉那么多灾病,大夫不够才是要了命了。
果然,还是要加紧培育出高产的粮食,才好应对未来啊。
不着急,邓绥安慰自己,现在才是天幕存在的第二天,它的出现就证明着天佑大汉,她还有机会改变未来……
三国时期,天幕一小时,刘备就撑着起来了。
他清楚现在自己只是被天幕刺激的有了生意,但是年纪这么大,身体毛病一堆,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。
国家大事还有诸葛亮和李严他们,阿斗他现在也压着他学习,自己的身子是做不了别的了,但他也还想为汉做点什么。
他去了农田,看着农人们在新开辟出来的试验田上种下新种子,去尝试给果树挑选优秀的枝条做嫁接。
而处理公务的诸葛亮,脑子里对那英国的蒸汽火车和铁路念念不忘。如果蜀地有了这些,那失去荆州后出蜀的道路哪怕只有一条,速度和运送兵马粮草的总量也足够惊人……
李世民这边也决定吸取后世的防疫经验,和朝臣们商讨怎么制定大唐的防疫措施,列成条文。只是至少每个城市、县里都要有一批医生,这对现在的大唐来说委实是个麻烦事,还是人才不够啊……
培育良种的和召集人才的命令已经下发,关于那些威力巨大的火器研究也要加入进来,最后就是关于怎么处理近亲结婚,先下个条例,皇家带头,宗室开始先杜绝这种现象,已经成婚有孩子的肯定不能管,没孩子想和离或者还没成婚换庚帖的官府速度点办事。
李治和武媚娘也是带头,宗室开始杜绝近亲成婚现象,对下颁布诏令,近亲夫妻要和离、再婚的开个绿灯,务必保证不能让大唐人基因一代代传病。官府和婚书都统一要仔细检查,还有要想亲上加亲的,三代以内直系亲属有血缘关系的直接不给过,三代以外的他们不怕想成就自己成吧,只是生的孩子以后要说亲了被人挑挑拣拣就别自己后悔。
他们都能预感到,各地官府收到的和离数目想必不会很多,这些世家联姻娶嫁怎么可能会甘愿作废,现在要预防的,是他们内部开始减少通婚后,会怎么和寒门新贵联姻。
武则天有个想法,也开一座学校,给大周的女子们教授课程。
东汉的和熹皇后也曾经征召男女贵族子弟开办学校,她也未尝不可。
高门家族里自然有人教导孩子,但是寒门子弟可没这个条件。她也不想让这些人读什么太学一样的东西,但是学一些现在急需的东西,比如行医、培育作物,还有研究那些主播也在学习的学科。
得好好想想,建立学校都该怎么找老师,学生们又到底是什么家庭比较好……
北宋初年,还期待以后北伐辽国拿回燕云十六州的赵匡胤,重点放在了疫病管理和火枪、火炮等物的研究上,当然,印刷慢慢研究,还有那蒸汽机车什么的,先研究着吧,没有燕云,他们手头上铁都不够,那种废铁的东西实在弄不出来。
哲宗一朝也是重点放在研究威力巨大的火器上,比起以前他们可算是有钱有人,海上贸易他们挺发达的,继续搞不要停,武器是重点研究对象,还有高产粮食,再其次是那个蒸汽机车和铁路,总之就是来多线研究。
洪武年间,朱元璋头疼的事情一大堆。
火器是一定要发展的,高产粮食要研究,那个蒸汽机车和汽船他们也必须要有。
原本他对商人态度还算不错,商税也收的很低,但是现在看天幕上那英国整个国家都做海盗、做生意,他觉得很不对劲,但又没法无视人家的成就,对那推翻君主搞立宪的事情更是深深忌惮。
他没法容忍自己子孙也和那个维多利亚女王一样,坐在龙椅上却毫无作为,更没法容忍子孙的权柄被下面贵族和大商人架空,整个国家都成为商人的一言堂。
除了这些,他还必须要考虑一件事了,要不要开海。
没有官员的家庭会议上,朱标劝道:“爹,这海必须要开,那大英就是靠着海洋,独占鳌头两百年。”
朱元璋头疼道:“可是张士诚的旧部都逃去了海外,沿海也常有倭寇劫掠。”更重点还是欧洲那边政治太不利于他们朱家统治了,他压根不想让大明人听那些东西。
“爹!”朱樉抬起头,漆黑的眼睛看着他爹:“那清可是被英轰开了国门。”
禁海只能禁他们的人不出去,可禁不了外面人不进来。
朱棡看看哥哥们,又看看他爹,脑子里一直记得的事赶紧说出来:“爹,他们在美洲种甘蔗炼糖呢。”
一说这个,老朱又想来中原成了人家养茶场的事情了。
他咬咬牙,点了头:“行,那就开。”
怎么也不能让大明后人被外邦人欺压。
朱棣情况好得多,火器研究就没停过,正在和郑和看怎么出去,先到哪里的地图呢。
而且天幕给了他灵感,这造船的开支,没必要一定他们国库出嘛。
明天就放出风声,和盐引一样,开个船引,想出海做生意的,可以,出资赞助吧。
朱厚照正对着手头上自己和宫人们抄写的天幕知识复习呢,他觉得天幕确实是大明的机缘,这些知识虽然对现在他治国无用,但是在其他地方一定有大用。
反正现在也才刚登基,什么都束手束脚做不成,还不如闭门读书呢。
他已经让刘瑾去找那位幸运获得赠书的人了,别多想,他没那么霸道想把主播的赠书据为己有,只是怕那人怀璧其罪被别人盯上了,直接让刘瑾带着人家进京,借口皇帝好奇让别人不敢动手。
当然,他也确实有点好奇。
至于朱厚熜,也抱着猫,处理完今日的奏折,就认真复盘主播今天上午传授的知识,务必要让自己成为主播最优秀的弟子。
今天晚上就顺便去钦天监一起观星吧,看看学的知识能不能用上,再下个诏令全国选拔一些人才,一起学习主播的知识。反正不动科举,没人管得到他。
而康熙也是一改往日对洋人和睦,对西洋友善的态度,开始提防起洋人,广州那边也要查一查那边官员们平时都和洋人们干了什么。
只是对于戴梓,他犹豫半天,还是没决定好要不要召集他回京城研究火器……
等一天的事情都处理完,夜幕降下,所有人都翘首以盼,终于等到白色的天幕变化。
【“晚上我们放松一下,写写作文一起看看电视。”】